【WHO報記者/廖盈蓁報導】本屆傑出校友莊開文3日返校演講,與新傳系學弟妹分享她成功的經驗。她表示,新傳系特地準備的短片讓她感到窩心,想掉淚的心情只能趕快用主播的情緒穩定。
新傳系主任林靜伶說,莊開文能夠得到傑出校友獎,不但是因為拿過第二屆的卓越新聞主播獎,具備了相當的新聞倫理,同時還因為她參加許多公益活動,而公益活動正符合天主教的精神。
莊開文分享其工作經驗時,舉了不少有去的例子。她說民國78年那時十分流行「半屏山」,化妝需要打鼻影,她的鼻影還是李慶安教她畫的。莊開文拿出當年的照片給大家傳閱,有同學看到那畫有鼻影的莊開文,大叫「媽呀」。莊開文笑說,怎麼這麼不給她面子。照片傳閱時,她突然大喊「不能拍」,因為不少人拿出相機,想為難得一見有鼻影的莊開文拍照留念。莊開文開玩笑的表示,如果留出去被壹週刊拿到,那就慘了。
莊開文鼓勵新聞系的同學能夠把握每個實習的機會,她本身利用每個寒暑假實習,曾待過雜誌、報社、通訊社、電台、電視台等。實習可以讓自己了解到,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實習的另外一項好處是,可以增加認識人的機會。莊開文說,她會到華視徵選,是因為在華視實習的過程中一位主管對她有好的印象,華視招考時,那位主管主動寄了報名表給她。
莊開文說她不是一開始就是主播。當時,要先跑一段時間的新聞,有機會才能參加選拔。她剛上主播台時,雖然只是報晨間新聞,還是覺得有二千三百萬的人在收看,十分緊張。她表示,當時臉部僵硬,笑都笑不出來;拿著筆的手,一直抖個不停。報新聞時不斷的吃螺絲,莊開文說:「實在很想播到一半,就走掉了。」
當時的她,十分缺乏自信,不像有些人是屬於一出場就是發光發熱型,她表示自己是努力勤奮型。在受到學姊鼓勵之後,她期許自己要進步。在要求報新聞要字正腔圓的年代,莊開文找了正音的老師,每天唸報紙作為報新聞的練習,而每次報導完,一定看錄影作為檢討。
談到專訪的許多成功的人,莊開文說,這些人之所以成功,可以歸納五個類型。勤佳練習型、天生好手型、專業型、安靜型等。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質都是確立目標不放棄、不馬虎,講求專業;樂在專業中,常保樂觀的心,永遠往好的方面想,這些是他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莊開文提到,第三屆卓越新聞獎主播獎從缺的原因,兩位入圍人無法顯示他們的新聞編採,播報新聞時沒有獨特的見解,進而談到自己能夠得到第二屆卓越新聞主播獎的原因是理念堅持。
為何要積極推動媒體教育?莊開文說,是為了有專業及好的新聞品質。但不是只有針對新聞系的學生,應該要對社會大眾推行。要多支持資深資優的新聞主播,他們擁有許多專業的知識,也可以進一步帶領新入行的主播。而不是外界所指的資深的主播排擠年輕的主播。
在最後的互動時間,新四興詩問出在場許多人心中共同有的疑問,「老師的離開,是否跟江霞入主華視有關?」莊開文說,多少有點關係,但最主要是新聞部的主管換人。新的主管認為主播不應該參加新聞的製作,但是莊開文希望自己能夠朝更專業的路前進。理念不合,加上磨合期太累,不想再次經歷這段時間,所以求去。他說,「路是很寬廣的」,離開主播台只是希望能夠朝更專業的道路前進。
(轉載自新傳系學會系刊《WHO》,2004年12月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