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與教育目標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是一個結合新聞(journalism)與語文傳播(speech communication)、兼顧理論與實務的學系。
本系教學的目標,是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提供學生新聞及語文傳播的專業理論與實務訓練。期待培養具有人文素養、弱勢關懷、社會反思特質之媒體工作者。衡量教學資源、專業發展及社會需求等因素,本系訂定發展方向與重點如下:
1. 融合新聞學與語文傳播相關的學術領域
語文傳播的知識與訓練,能幫助新聞工作者認識語言文字的本質與功能,提升使用語言文字的敏銳度,而語言文字能力實為新聞傳播工作之核心能力。此外,現代新聞採訪強調以對話、溝通、多文化等採訪策略,取代傳統的對抗、直線問答或文化本位等模式。因此,語文傳播領域中的訪談、人際傳播、文化間傳播等,將賦予新聞學新的意義,也能以另種角度直指新聞工作核心。
2. 強調社會關懷與服務學習的精神
新聞工作者必須對其所屬的社會環境變遷有所掌握,也應該關懷社會公共議題與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因此本系在課程規劃上強調人文素養的訓練,以及發展社會關懷,特別是弱勢關懷。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培養學生分析社會議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則強調服務學習的實踐精神,讓學生在服務社群中體現社會關懷。
3. 開發社會反思與創意探索的能力
面對瞬息萬變與資訊暴漲的社會,獨立思考與創意探索的能力有助於新聞工作者不斷自我學習與面對挑戰。同時,為了避免學生過度習慣或順從資本主義運作邏輯,忽略各種社會結構帶來的意識型態霸權,本系期待培養學生具有社會反思與獨立思考能力。藉此足以洞察社會結構帶來的各種限制,也能進一步具備創意探索能力,因應媒體環境與資訊需求的不斷改變。
4. 培養兼具歷史感與國際觀的新聞工作者
兼具歷史感與國際觀的新聞專業素養是產生深度與宏觀的新聞報導的基礎。新聞除了描述事件,也提供觀察視野。歷史感與國際觀的培養有助於提升新聞工作者的觀察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